图表内容
图3:石油收入暴增造成巴列维王朝经历严重通货膨胀(CP年化同比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MF
东方证券研究所
研究报告节选:
1977 年初,伊朗国内经济倒退严重:土地改革造成人口过度向城市迁移,农业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开始从多国进口食物;公共物品长期短缺,特别是电力和农产品,城市化建设的随意规划扰乱了公共必需品供应;国家腐败问题严重,专制王室统治下贪污、非法交易、收受回扣等现象频发。我们在前述报告《中东观察:沙特从“苏德里七兄弟”到“萨勒曼王朝”的权力承袭与转移》中提及,沙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面临国内新兴阶层兴起与家族王权统治的矛盾,并因与美国过分密切的合作招致国内保守势力不满,法赫德国王执政期间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给予新兴精英阶层进入决策机构的机会,并始终坚持国王的教长身份,巩固家族统治在伊斯兰教法中的合法性。与沙特自上而下温和式改革不同,巴列维国王在这一时期实施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抓住一切向西方表示忠诚的机会(包括加入中央条约组织的防御联盟、从美国大量采购武器、在伊朗国内多行业引入美国资本等),甚至偏离阿拉伯世界主线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这些因素激化了国内宗教保守势力、激进分子、城市贫民、青年对亲美政府的痛恨,甚至原本支持国王的中产阶级与精英阶层也因巴列维政权过于激进的发展计划而与其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