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

类型: 国际宏观评论

机构: 平安证券

发表时间: 2022-09-29 00:00:00

更新时间: 2022-09-29 23:12:29

平安观点:
本文重温1970-80年代的美国经济、政策和市场,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一、高通胀的复杂性。1970-8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首
先,财政和货币刺激过度,初步推升通胀;然后,粗暴的价格管制与犹豫
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浇灭通胀;再者,以两次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
击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最后,长期超调的通胀率破坏了通胀预期的稳
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二、美联储的“过”与“功”。1970-1979年,美联储紧缩不够坚决,原
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联储一度认为通胀是“非货币现象”;其次,当
时美联储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而非“物价稳定”;最后,美联储决
策还受到政治因素影响。1979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吸收“货币
学派”理念,将遏制通胀视为己任,坚定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此后,美
联储在较长时间里致力于稳定通胀预期,重塑了美联储的信誉。
三、“软着陆”与“硬着陆”。1970-80年代美国共出现4轮经济衰退,可
分为两次“软着陆”(1970年和1980年)和两次“硬着陆”(1973-75年
和1981-82年),这是高通胀、高利率和供给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实
现“软着陆”的条件是较为苛刻的:首先,CPI通胀率或需在衰退初期及
时回落;其次,美联储加息不能过于激进,甚至需要在衰退到来时及时降
息;最后,若发生新的供给冲击,“硬着陆”可能更难避免。
四、资产价格的线索。1970-80年代,通胀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美国
CPI通胀率三次阶段性触顶,美股皆阶段性触底。但在此过程中,市场对
通胀形势以及货币政策逻辑都有一个理解与消化的过程。随时间推移,美
债市场更少地交易“衰退”、更多地交易“紧缩”。在1980年以后的“沃
尔克时代”,货币政策开始成为资产价格的关键线索。“大滞胀”结束后,
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仍在较长时间里表现积极。
五、对当下的新启示。第一,本轮美国通胀成因与1970-80年代有诸多相
似性,但整体压力更为有限;第二,本轮美联储虽然也曾“犯错”,但在
抗击通胀方面更占据主动;第三,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几成必然,且存在“硬
着陆”风险;第四,本轮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与1970-80年代或有较强相似
性:1)美股:通胀仍是核心影响因素,未来仍有调整压力,但调整幅度
或不会太深,反弹或待衰退兑现。2)美债:货币政策仍是核心影响因素,
衰退兑现时也未必立即回落,需等到货币政策明确开始放松。3)美元:“强
势美元”可能持续较久,美元回落或需美债利率回落。4)黄金:金价短
期压力犹存,待美联储停止加息或才能迎来明显行情。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弱于预期,出现新的供给冲击,非美金融风险上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