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宏观深度报告:迈入消费新时代

类型: 国际宏观评论

机构: 开源证券

发表时间: 2023-03-16 00:00:00

更新时间: 2023-03-16 11:11:46

迈入消费新时代迈入消费新时代——宏观深度报告hening@kysec.cn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增长切换,消费可期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动力。自“李克强经济学”主张“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已过去十年,诸多变化指向中央加强对消费的重视,我们认为2023年或迈入“消费新时代”,本文将从人口红利由量转质、老龄化加深、地产挤出效应削弱的三大支柱来描绘消费远景,并借鉴海外经验为我国路径提供指引。三支柱支撑消费迈入新时代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居民消费倾向,从全球来看消费比重与收入分配格局显著正相关。(1)第一支柱:人口红利由“量”转“质”推升劳动者报酬占比。人口红利消退后,一方面投资需求下滑,此前居民收入偏低导致消费能力不足,投资过剩问题开始显现;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修正,经济活动人口“量缩质增”,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应技术和生产效率的进步,将要求更高的劳动报酬,国民收入分配从企业侧转向居民侧。具体看,我国经济劳动人口在2010年见顶,其后劳动者报酬占比从2011年的47.01%持续上行至2016年的51.99%。来自投入产出表的证据表明,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报酬率为52.8%,远高于第二产业的40.7%;2020年美国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率为56.6%、高于第二产业的51.1%。这进一步明晰了演化路径:人口红利消退→投资过剩→劳动报酬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扩张→劳动报酬提高。(2)第二支柱:老龄化推升消费倾向。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争议较大,我们认为老龄化在总量上制约消费,但在经济结构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指向消费率↑投资率↓储蓄率↓。日本在1983年跨入轻度老龄化社会(10%),其居民消费倾向与老龄化水平正相关、相关性达到0.954,而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同样从2010年后持续上行。国内外多篇论文实证指出老龄化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3)第三支柱:地产挤出效应下行。其一,海外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75%后出现降速,房地产投资占比进入下行通道。我国存在一定的房地产供给过剩,地产投资拐点或提前。其二,市场惯性思维往往把地产和消费挂钩,即房地产周期拉动住房相关商品消费,但2013年以来地产与汽车的相关性逐步削弱,2008年至2016年三轮房价上涨期间地产销售与居民消费性支出显著负相关。向后看,房住不炒主基调下地产周期回归人口基本面,对消费挤出效应有望延续下行。扩消费的海外经验(1)美国:要素1,减税。1960年以来美国实行了8轮较大规模的减税,减税次年与减税前一年相比,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占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GDP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要素2,工资通胀传导。美国具备较为完善的薪资体系和工会制度,工人薪资定价能力较强,实现了“扩消费→企业利润→居民薪资→居民可支配收入→扩消费”的螺旋上升。(2)日本:收入分配与均富。1960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盯住国民收入而非GDP,收入分配格局显著改善,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61年的49.3%提升至1971年的60.2%。呈现橄榄型社会、基尼系数持续扁平化,再分配后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在0.3-0.35区间。站在“消费新时代”的起点扩消费三要素支撑下,我们预计未来5-10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至50%左右、对应权益市场的消费超额估值为20%。结构上,看好医疗、保健、银发经济,和推进新发展模式下的房地产服务运营、长租REITs。结合海外经验来看,我们建议:(1)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可考虑以居民部门为目标减税,例如降低个人收入所得税;完善医保、社保和保障房等福利制度;引导工会制度改革,保障劳资机制运转顺畅,推进国民收入成果分配持续向居民端倾斜;(2)在居民消费倾向方面,完善税种和税收制度,通过再分配降低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银发经济”的服务供给,坚持房住不炒、在房地产去“投资化”进程中引导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国内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