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医药生物-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类型: 行业动态分析

机构: 头豹研究院

发表时间: 2023-05-17 00:00:00

更新时间: 2023-05-17 21:10:55

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在CT领域,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优势领先,产品线齐全,国产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存在差距,导致可生产高端CT产品的国产品牌较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65.8亿元人民币,未来受价格市场排量占比变化影响,预计到2026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27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CT设备行业定义1.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CT与X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最后形成灰阶图像。CT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及大小与数量方面是敏感且可靠的,由于其密度分辨力高、检查方便、可克服传统X线影像重叠等特殊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设备行业分类2.根据检查所对应的适应症进行分类。CT设备行业特征3.中国CT设备行业呈现出技术壁垒高、国产代替进口正当时和临床应用广的特征。CT设备发展历程4.从1970年第一代CT检查设备诞生至今经历了50余年,CT设备行业已从萌芽期发展为成熟稳定期。CT检查设备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萌芽期和启动期,十余年发展历程使CT设备从第一代发展成为第四代,对于心脏扫描问题的探索使得CT逐步发展变革。八九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该阶段诞生电子束CT机、螺旋式CT机,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的出现被认为是CT的两次重要技术革命。1993年至今,CT设备已进入成熟发展期,在螺旋CT机基础上技术进一步革新,诞生出透视扫描仪、能谱CT机等设备。未来,随着疫情常态化对CT需求的增长、国家政策加速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AI医学影像在中国医疗的广泛应用,CT设备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开始时间:1970结束时间:1972阶段:萌芽期行业动态:第一代CT检查设备:平移-旋转式诞生。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行业影响/阶段特征: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和一名神经放射科医生合作,把他发明的一种扫描设备安装在伦敦城外的一所医院里:一个简易的扫描仪,可以增强X射线的辐射源。10月4号,该医院成功地对首例病人进行了头部CT扫描,标志着CT在临床上的应用。开始时间:1972结束时间:1983阶段:启动期行业动态:1972年,诞生第二代CT机:平移-旋转式,将X线束改为扇形扩大了扫描范围。1975年,诞生第三代CT机:旋转-旋转式,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与相对的X线管作旋转运动。1978年,第四代CT机诞生,控测器增加至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且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行业影响/阶段特征:该阶段对于心脏扫描问题的探索使得CT逐步发展变革,CT机不断推陈出新,技术水平提升促进CT机一代一代地发展。开始时间:1983结束时间:1993阶段:高速发展期行业动态:1983年,诞生第五代CT机——电子束CT,并应用于临床。第五代CT机将扫描时间缩短到50毫秒,解决了心脏扫描。1985年,滑环技术在CT上的应用,使CT的扫描达到了单向、连续地转动。1989年,在滑环技术的基础上螺旋扫描方式问世。1992年,ELSCINT公司开创了多层螺旋扫描先河。行业影响/阶段特征:该阶段CT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电子束CT及螺旋式CT诞生,并随后研发出多层螺旋CT机,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的出现被认为是CT的两次重要技术革命。开始时间:1993结束时间:2022阶段:成熟期行业动态:1993年推出第一台CT透视扫描仪,随后几年推出移动式CT大大方便了一些危重和手术中患者的检查需要。2005年西门子推出首台双源CT扫描仪,它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心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83毫秒内获得与心电图同步的心电信号和冠脉信号;同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能量成像,可以获得反映组织化学成份的CT影像,也就是CT能谱时代的开始。2009年能谱CT应用于临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CT以单一CT值为标准的成像方式。2016年全球首台基于双层探测器的光谱CT诞生,实现探测器端的能量解析和彩色光谱成像。2020年,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先后发布了光子计数CT的相关进展,标志第三次CT革命正在到来。行业影响/阶段特征:该阶段CT设备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在螺旋CT机诞生后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诞生出CT透视扫描机、双源CT扫描机、能谱CT机等新型CT机,推动了行业进一步的发展,使CT设备更好地应用于医疗。CT设备产业链分析5.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元器件供应商与CT设备供应商,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国产厂商CT配置仍以16排及以下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供应商有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型企业,通过向CT供应商提供设备或直接供给医疗机构进行销售。中国CT检查行业中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其中独立影像中心迎来发展机遇,可减轻三级医院负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中国厂商大多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的方式。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患者,由于高度老龄化与患病人数增加均导致对CT检查的需求增加,国家医保政策可涵盖住院期间与诊断性质产生的CT检查费用,减轻患者负担。CT设备行业规模6.中国CT设备行业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参与者逐渐增加,行业地位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65.8亿元人民币,未来受价格市场排量占比变化影响,预计到2026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27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自2016年-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96.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65.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1.42%。2020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150.3亿元,2013-2015年,受医疗器械反腐政策影响,国内CT机销售滞缓,2016年之后市场好转,销量增速较快增长,过去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2016-2021年)为11.4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拉高CT行业整体销量,市场规模增长近14.36%,到达150.34亿元人民币。CT销量影响因素将主要来源于:1.国家提高了公立医院对于大型医疗器械的采购量;2.人口老龄化将提高CT检测市场需求;3.恶性肿瘤、心脏病、心脑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推动市场需求;4.CT检测费用被纳入医保扩大适用人群;5.技术的迭代促使高端市场占有率提高,从而提高市场规模。CT价格影响因素将主要来源于:1.国产代替进口的趋势促使价格降低;2.技术下沉促使价格降低;3.市场竞争促使价格走低。专家预测,未来中国CT设备市场销量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受价格及市场排量占比变化的影响,2022-2026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2021E-2026E)达到10.52%,将在2026年达到273.0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市场增长受疫情常态化终端需求增长、国家政策加速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会平稳增长。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016-2026E)沙利文中国CT设备市场规模测算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CT设备政策梳理7.政策名称:《“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颁布主体:科技部办公厅生效日期:2017-05影响:7政策性质:鼓励性政策政策内容:以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强医研企结合,着力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目标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医疗器械。政策解读:规划的提出鼓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保障能力。鼓励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设,引领服务模式的变革。同时鼓励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国产装备全球竞争力。提出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6排以上的螺旋CT,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重点突破CT球管、探测器和滑环加工工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政策名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颁布主体:国家发改委生效日期:2017-10影响:6政策性质:鼓励性政策政策内容: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提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供给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的重要支撑。《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包括: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加快先进金属关键材料产业化、加快先进有机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政策解读:政府提出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推动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极大程度上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研发,鼓励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发展政策名称:《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颁布主体:发改委等8部委生效日期:2018-04影响:8政策性质:规范类政策政策内容:为保障相关设备能够顺利进入医疗机构,政府要求优先采购首台套创新产品,并明确规定,纳入首台套目录的产品投标时,招标单位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首台套产品参与投标。政策解读:为解决首台套示范应用不畅成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的问题,对首台套的装备示范应用提出相应意见,建立健全相关评定、应用、产权保护等体系,从而更好规范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的应用。政策名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颁布主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厅生效日期:2020-02影响:7政策性质:鼓励性政策政策内容:湖北省病理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并将湖北省“疑似病例”标准放宽,“疑似病例”只要具备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确定凸显了CT检查在COVID-19诊断中的作用。政策解读:针对新冠疫情病例诊断增加了“临床诊断”要求,凸显了CT检查在新冠疫情诊断中的作用,突出了CT检查在医疗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推动CT设备行业的发展,鼓励了相关技术的研发以促进设备升级。政策名称:《关于推荐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的通知》颁布主体:医学装备协会生效日期:2020-02影响:5政策性质:指导性政策政策内容:为配合卫健委疫情防治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专家研究提出疫情防治所需设备清单和有关企业联系方式,并公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第一批)》,目录包括X射线CT、数字X射线机DR等医学影像设备。政策解读:针对疫情防治需求,提出新冠疫情防治所需设备清单,目录包括X射线CT、数字X射线机DR等医学影像设备,体现CT设备等医疗器械设备在逸清纺织工作中的重要性。政策名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颁布主体:药监局生效日期:2021-03影响:8政策性质:规范类政策政策内容:明确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评估、购进、安装及验收等环节中的职责,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验收验证制度。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制度。政策解读:针对医疗器械临床实用管理提出相关要求,以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从而规范化管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健康、稳态发展。政策名称:《加强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方案》颁布主体:药监局生效日期:2021-09影响:7政策性质:规范类政策政策内容:加强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是维持医疗器械集采正常进行的必要措施。政策解读:本方案的制定目的为深入贯彻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动中选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证中选品种治疗安全。有效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推进行业发展。政策名称:《“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颁布主体:工业和信息化部、卫健委、发改委等十部门生效日期:2021-12影响:8政策性质:指导性政策政策内容: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目标,并计划到2025年有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政策解读:面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的发展规划,以期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名称:《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颁布主体:市场监督局生效日期:2022-03影响:8政策性质:规范类政策政策内容: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与备案管理、经营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经营活动。政策解读:本管理办法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前提下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旨在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活动,保障医疗器械安全,从而使行业经营更为规范。CT设备竞争格局8.CT行业技术壁垒高,中国厂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现阶段,中国CT设备市场仍由国际厂商主导。整体而言,中国CT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第一梯队:传统国际巨头GPS,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优异的产品性能与优秀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中国CT行业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东软、联影、安科、明峰等国产厂商领导者,初步具备高端CT设备生产能力,但未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第三梯队:产品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占比低。中国CT设备行业国产代替进口正当时,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市场占有率上看,2020年,GE医疗以23.79%的市场占有率蝉联榜首,但占有率大幅下降;联影医疗以23.23%的微弱差距排在第二名,联影医疗智能天眼CT广泛应用于2020年抗疫一线;西门子、飞利浦以19.98%及14.23%排在第三、四位,进口CT市场占有率都有下降趋势;第五名东软医疗市场占有率上升至8.73%。近10年来,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国产厂商CT配置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国产16排CT产品价格普遍在400万以下,进口产品价格在400-500万,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CT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在CT领域,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优势领先,产品线齐全,国产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存在差距,导致可生产高端CT产品的国产品牌较少。64排CT市场主要参与者为美国GE、飞利浦、西门子、东芝等进口厂商,国产厂商仅有东软、联影等具备高端CT生产能力,但尚未呈现一定规模;64排以上CT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目前,本土CT设备生产商正积极发展高排CT,不断缩小与进口设备的技术差距,128排以上高端CT国产占比不足10%。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X轴名称:企业营收单位:亿元Y轴名称:技术专利数量单位:个α轴名称:高端设备生产能力单位:/β轴名称:市场份额单位:%x轴为企业2021年度营业收入。y轴为企业总专利数。气泡大小为企业高端设备生产能力,以体现企业技术优势状况。气泡色深为企业市场份额占有率。上市公司速览CT设备代表企业分析9.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资信息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企查查类型名称类型说明神经系统病变其诊断优势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常见类型、症状为颅内肿瘤、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脑出血、椎管内肿瘤、血管发育异常、脑血管闭塞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其诊断优势为心脏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类型、症状为心包肿瘤、心包积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