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有点不一样,议题非常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从历史上看,两会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议题往往会比较多样,例如
去年会议优先讨论的是召开二十届二中全会(图1)。结合此前密集召开
的深改委和中央财经委会议,这意味着当前高层确实比较重视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我们觉得政策层次更
加看重“预期”和“科技”了。本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增强宏
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目的和标注——“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
境”,这可能是在经过外资流出、市场波动,政策可能更加注重时效性
和预期引导。而“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
力”,无疑凸显出科技创新等产业政策要进一步加速和发力了。
力”,无疑凸显出科技创新等产业政策要进一步加速和发力了。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开年以来的变化,我们认为今年两会的政策基
调是总量上保持平稳,而结构上重点会更加突出,最值得关注的是以人
工智能、算力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和更加注重落实的地产政策。
◼总量上回归平稳,短期内可能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多“惊喜”。我们认为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前期政策出台力度大、节奏明显前置(可
以追溯到去年年底)、效果仍需观测。2023年Q4的1万亿增发国债、
今年年初超预期的降准降息,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持地产和“三大工程”
的政策陆续落地,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推进和转化。第二,消费对短期经
济表现有一定结构支撑,春节假期我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34%、服务性消费进一步修复,这可能也是高层对今年内需有所期待的
重要原因,中财委在两会前几乎明牌式提出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
换新为代表的内需将成为稳经济阶段性的抓手。第三,我们认为一些结
构性的领域在政策优先级中可能更高。比如我们上文所说的科技创新、
海外AI浪潮的压力,比如地产政策的落实以及地方化债的继续推进。
在总量政策的定位里,货币政策是“排头兵”,财政政策可能是“后手
棋”。今年货币政策发力早、力度也不小,而且从实际利率和地产表现
来看,后续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LPR和MLF降息),但是节奏上可
能要到第二季度中后段。
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以来财政所说所做就偏少了。从2月1日的国新办
财政收支发布会中,可以看出财政的基本定调“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
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往科技创新等产业领域的“提效”是确
定的(居于七大工作重点之首)。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发债慢、复工缓,
以及安排地方准备超长期项目都凸显出“后手棋”的味道。
◼我们认为阶段性政策关注的重点依旧在产业政策,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算
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各地两会,“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均为政府工作任务的首要关注点;对此,多部委
积极响应,表态通过融资、财政等多手段对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未来
产业等行业领域予以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外AI加速发展、主
要发达经济体加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等因素催化下,我国产业政策加码
及切实落地的紧迫性明显提升。
具体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及算力领域或尤为值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
发展、“打造”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加快”这一表态或对人工
智能领域发展予以节奏指引。2月以来,部委及地方积极响应落实,2月
21日,国资委专门就“人工智能”领域召开专题推进会值得关注(过往
国资委专题推进会主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展开,较少聚焦单一行
业领域),26日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再提“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
能”。中央定调下,各地加快出台具体措施,以“算力券”补贴等为代表
的政策提升算力应用普惠力度、加大算力应用覆盖范围。
◼新动能之外,地产也是今年稳经济的重要一环,当前政策可能更加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