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宏观专题】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降息

类型: 国际宏观专题

机构: 华创证券

发表时间: 2024-04-09 00:00:00

更新时间: 2024-04-09 12:11:49

与美联储行为的预期差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从就业、通胀的“慢”
视角看,今年美联储降息的条件已经客观受限。从金融风险倒逼的“快”视角
看,美股大跌似乎是历次降息触发的关键因素,美股不跌难有骤然降息。
看,美股大跌似乎是历次降息触发的关键因素,美股不跌难有骤然降息。
总之,虽然市场目前还只是在交易美联储降息次数低于预期,但不降息的尾部
概率正在显著提升,投资者需对降息预期反向修正的持续时间和幅度做好更深
刻的准备。
为何美联储降息的条件愈发受限?
美联储货币政策受“就业”和“通胀”驱动,在特殊宏观背景下,金融市场大
幅波动也会促使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从上述三个角度论述降息条件受限。
(一)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循环畅通,就业强劲
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始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刺激。疫情之初,“直升机撒
钱”为居民部门提供可观的收入支持;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利于居民和企业部
门利用再融资改善支出压力,也助推了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
表进一步改善。成于经济良性循环和产业政策扶持。消费修复叠加拜登产业政
策扶持,终端需求强劲,构成“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即便2022年初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负表也未恶化。
目前来看,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加之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或持平于去年,经
济的良性循环仍在运转,从企业与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上可得以验证。要打破
这个循环,要么是内部债务压力逐步积累带来螺旋慢降速,要么是外部压力
(比如金融风险、地缘冲突等)“强制性”快速打破。目前而言,外部压力很
难判断也难以捕捉,基准情形仍是倾向于前一种情况的概率较大,这意味着今
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或仍然持续偏强。
(二)去通胀之路波折,实际利率逻辑遭到挑战
实际利率的逻辑,是市场判断美联储今年预防性降息的主要依据。为避免通胀
持续回落不断推高实际政策利率,对经济增长前景施加额外压力,基于通胀下
行预期,今年美联储应进行预防性降息,符合鲍威尔所说的“降息可能只是经
济正常化的信号”。由此,通胀应成为美联储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
但目前来看,在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下,服务业通胀回落慢于市场预期,导致整
体去通胀进程受阻,实际利率的降息逻辑正在遭受挑战。一方面,近期美联储
官员对通胀的表态“鹰派”,强调通胀对降息时点和幅度存在掣肘。另一方面,
核心通胀可能从年中开始进入3%左右的平台期。我们曾历史复盘,通胀降至
2.5%左右可能是美联储降息的重要时间节点,但今年可能很难达到。那么,以
实际利率的逻辑推断美联储将于年中开始预防性降息,就存在明显的修正风
险。
(三)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波动可控
其一,美股不大跌,美联储难以大幅降息。鉴于以股权和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
产在美国居民资产中占比最大,若美股大跌,将外生冲击居民资产负债表,逆
转财富效应。据历史经验,美股大跌是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的重要推动因素,
比如1998年、2001年、2007年和2019年。当下从宏观盈利(今年年初以来,
受强劲经济前景影响,市场明显上调今年标普盈利预期)和微观市场结构
(“Volmageddon2.0”担忧或言过其实)来看,美股下行风险有限。潜在的风
险点可能是,业绩MISS引致美国AI科技股大幅退潮,但无法前瞻和定价。
其二,银行体系经营指标整体稳健。
其三,对冲基金对国债市场的潜在冲击可控。(详见《天量美债基差交易能否
平稳落地?》)
(四)总统大选年并不必然对应货币政策宽松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社保分红管理新政:变化及体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