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新质生产力”成长投资系列三:新质力、新共识、新机遇

类型: 主题策略

机构: 国泰君安

发表时间: 2024-06-06 00:00:00

更新时间: 2024-06-06 17:14:15

战众多,但新的一轮财政货币扩张、经济改革呼之欲出、积极化解尾
部风险,就国内来看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降低,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建
设也箭在弦上,也有望重振社会预期与推动相应投资机会的出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忌
“一哄而上”,通过低效粗放的规模扩张,形成产能过剩与行业内卷,
而应立足本地禀赋、因地制宜。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东部总量
领先、中西部结构分化的基本格局。东部江苏、广东等省市全面布局
新兴与未来产业、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西部重
镇利用自身科研与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如重庆的汽车、四
川与湖北的电子产业等。此外,注重“耐心资本”的助推作用,发展股
权投资与产业基金。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有所降温,但国资高度活跃。
股权投资资金对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高度关注。
地域方面,东部省市募投两侧活跃,西部也积极设立特色产业基金。
将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实处:向传统产业要效率,向新兴产业要订单,
向未来产业要产品。新质生产力要求及时将科创成果应用到产业上,
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1)
传统产业:数智绿色技术推动下加快转型。新质生产力不完全等于新
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当前面临
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的问题,通过对数字技术融合应用,革新绿色生
产装备,提升生产效率。2)新兴产业:培育增长新引擎,突破核心技
术。加速科创成果产业转化,推动已经形成产品的前沿新兴产业“从1
到10”。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3)未来产业:
探索前沿技术,加速形成成果。打造下一代智能终端、信息服务产品、
未来高端设备等三大类标致性产品,到2025年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A股赛道全景图:从粗放扩张走向创新驱动。基于我们
前期提出的“技术-资本”分析框架,可将行业分为三类。1)创新驱动:
近年来人均产值提升,而不依赖粗放扩张走低效发展,包括近年国际
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汽车/电新/通信/造船/金属新材料;2)转型调整:
资本密集型的旧发展模式已经转变,但人均产值仍待提升,包括传统
机械/半导体/化工/军工等;3)低效扩张:前些年依赖粗放扩张,人均
产值增速偏低,如消费电子/元件/医药/IT服务等。结合政策导向,我
们认为处于转型调整和低效扩张的赛道后续生产力提升空间更大,重
点关注:医药(创新药/生物制造)、TMT(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军
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机械(智能、绿色改造)领域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科技制造产业催化落地进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