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在上世纪经历了70与90年代两轮危机。我们对比两轮危机爆发的背
景与原因、危机爆发前后政府的行为,探讨两轮危机走向不同结果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90年代房地产调整烈度远超70年代,且90年代政策频频犹豫与失误,救
日本90年代房地产调整烈度远超70年代,且90年代政策频频犹豫与失误,救
市迟滞。日本70年代危机中,名义房屋价格指数在1974-1975年区间跌幅为5.4%,
实际房屋价格跌幅28.8%(名义跌幅因通胀而抹平);90年代危机中,名义房屋
价格在1991-2009区间跌幅为46.5%,实际房屋价格跌幅为44.8%。名义土地价
格70年代跌幅为4.0%,90年代跌幅为52.9%。90年代房地产调整幅度、调整
时间远超70年代。政策端,70年代日本政府的货币、财政、地产端逆周期调节奏
效,货币宽松未显著催生泡沫;而90年代政策频频犹豫与失误,救市迟滞。
为何日本90年代危机烈度远超70年代?
(1)90年代日本资产价格跌幅过大、持续时间过久,引发资产负债表的全面衰
退。90年代危机中,除房地产市场调整烈度较70年代更大,股市跌幅的深度及持
续时间远超70年代,区间最大跌幅80.5%。股价、地价的大幅度下跌,对居民资
产负债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居民端很难在低预期下大规模加杠杆购房。同时,对
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造成较大损伤。1991年开始日本非金融企业部门从银行、
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规模持续萎缩。1995年利率已经接近0,但日本企业不仅没
有增加借贷,反而开始加速还贷,进入漫长缩表的趋势中。
(2)90年代日本人口结构的全面恶化,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较大泡沫。日
本主力置业人口规模(25-44岁)在70年代达到历史峰值,“团块世代”大规模真
实的购房需求托底了房地产市场。主力置业人口在1980年代已经见顶,但日本政
府在《广场协议》后,因应升值萧条而长期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因银行
护卫船团机制与逐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竞争加剧,使得银行在高度宽松的环境下
盲目扩张。所以这个阶段宽松的货币环境对冲了人口结构的恶化,房地产依然维
持了繁荣,甚至催生较大泡沫。90年代置业人口加速下滑,住房需求锐减,城市
化也进入瓶颈,地产周期正式步入拐点。
(3)9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缓慢,外部环境压力较大。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
提出“技术立国”等战略,产业也逐步摒弃重化工领域,成功转型到汽车、家电、
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80年代日本成功转型出口型经济。因此在危机后,经济
依然维持较高的增速,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而1985年后因《广场协议》日元大幅
升值压制出口。原本拉动经济的出口在1985年逐步承压,到1990年净出口占
GDP的比重迅速降至0.9%。同时在超长的宽松周期中,流动性冗余至房地产而对
产业升级并没有产生太多积极的作用。90年代日本也未成功抓住互联网经济发展
浪潮。90年代末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进一步受阻。
以日本为鉴,什么样的房企能够穿越房地产牛熊?
们选取公司背景强大的财阀系的3家房企((三井不动产、三菱地所、住友不动产)。
经营方向上,三家房企在90年代以前相对侧重于住宅开发。90年代危机爆发后,
住宅开发业务则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以三井不动产为例,2023财年公司在东
京都市圈的签约销售套数占比达到83.4%,保障其住宅销售规模的稳定。
核心房企市占率极高,享受出清带来的良好竞争环境,中长周期里能够实现稳中
有升的营收与利润。从东京都圈的视角出发,2023年TOP10开发房企在该区域
新建公寓发售户数总数为2.69万户,占当年整体发售的比重达到52.6%。从财务
指标看,日本3大房企经历业务发展方向切换的阵痛期后,进入了较长时间的稳
健增长期,2003-2023财年间,三家房企营收复合增速分别为3.8%、3.8%、2.9%,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0.9%、7.6%、18.5%。
风险提示:本文研究仅针对日本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行业,请甄别中日环境的差异。
行业走势
作者
相关研究
1、《房地产开发:2024W46:本周新房成交同比+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