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政策“组合拳”拳法拆解
核心观点
2025年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方案》发布,按照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
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提出了八部分
30条政策举措。我们认为重点是通过“增收组合拳”促进消费,而非“现金派
发”。消费能力上,更加注重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强调对流动人口相关权益保障;服
务消费上,更加注重消费场景培育;大宗消费上,更新升级继续发力,强调房子是
“消费品”;消费升级上,消费品质提升(供给)与消费环境改善(需求)双轮驱
动;支持政策上,强调协同联动,预计更多依靠地方财政。
展望未来消费政策发力路径,我们认为在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把消费作为逆周期的
发力手段需要一个凝聚共识的阶段,所以我们预判消费发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我
们也同样提示,若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可能明显增强,消费领域超
常规逆周期政策可能包括发放全国消费券,以及给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补贴。资金来
源可能结合特别国债、央行利润上缴及中央财政共同出资,极端情况下或依赖央行扩
表支持。
❑重点通过“增收组合拳”促进消费,而非“现金派发”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后文简称“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置于首位,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农民增收、账款清欠四维发力。我们
置于首位,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农民增收、账款清欠四维发力。我们
认为该举措体现了国家将收入分配改革作为扩大内需的核心抓手,而非直接“现
金派发”,体现了对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刺激的平衡考量。
具体而言:其一,覆盖居民收入主要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65%,是居民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增收政策把握了核心矛
盾。其二,强调供需两端综合发力,此前的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强调以
供给引领创造需求。这次《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
负。包括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
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等。此外《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
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其三,攻坚重点问题和重点群体,当前农村居民收入仍然
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短板,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3%,
方案注重农民增收本质也是处于“扩中提低”的考量,中低消费群体的边际消费
倾向更高,对提振消费的带动效应也将更显著。
❑消费能力:更加注重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强调对流动人口相关权益保障
方案提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方案重点关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
等权益保障,旨在通过强化民生领域支持,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从而提升居
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而且相关政策注重对流动人口相关权益保障,强调公共
服务均等化,有助于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
生育养育领域,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将部分重点群体纳入生育保险,加大儿
科服务供给,旨在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教育领域,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
教育资源供给,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旨在解决城镇
化进程中的教育供需错配问题,降低大额刚性的教育支出将进一步提升消费意
愿;医疗领域,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
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旨在有效
减少居民医疗个人承担的支出;重点群体生活方面,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
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旨在注重精准帮扶,促进社会公平。
❑服务消费:更加注重消费场景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