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东方战略周观察:特朗普关税裁决进展更新

类型: 国际宏观周报

机构: 东方证券

发表时间: 2025-06-03 00:00:00

更新时间: 2025-06-03 20:14:53

研究结论
战略动向复盘:5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
战略动向复盘:5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
法》(IEEPA)实施的关税违法,标志着特朗普行政权扩张在贸易政策领域遭遇司法制
约。美国以往通常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他国实施制裁或冻结资产,特朗普是
第一个援引该法律来全面加征关税的美国总统。这一判决的核心在于维护宪法分权原
则,凸显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法律争议性及其对美国贸易治理体系的冲击。
理论上,美国海关需立即停止征收相关关税(包括对等关税),但特朗普政府可以通过
上诉或援引其他法律拖延执行。尽管CIT判决具有全国性效力,但行政部门的应对策略
(如申请暂缓执行或转移法律依据)可能削弱判决的实际效果。
由于特朗普政府随即提出上诉,目前美国上诉法院已裁定特朗普仍可以继续征收进口关
税,并命令原法院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特朗普宣布
自6月4日起将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翻倍提高至50%,扰乱美国与加拿大、欧盟等贸易
伙伴的既有谈判进程。
1)能否长期暂缓执行影响关税常态化机制形成。国际贸易法院裁决特朗普政府违法后,
司法部提起紧急动议,要求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缓执行该裁决,上诉法院虽临时暂缓执
行违法裁决,但并未满足司法部长期暂缓执行的要求。下一个时间节点是双方提交回应
文件(6月5日和6月9日),届时司法部可能再次提交动议要求长期暂缓执行国际贸易
法院的裁决,以便特朗普对各国的关税(对等关税、芬太尼关税)形成常态化机制。
2)特朗普因应“国家紧急状况”加征关税是否超越宪法所赋权力成为争论焦点。这起诉
讼由亚利桑那州在国际贸易法院发起,作为原告方参与起诉的州还包括:俄勒冈州、科
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内华达州、新
墨西哥州、纽约州和佛蒙特州。此外,加州已于一周前单独提起类似诉讼。国际贸易法
院由美国国会设立,负责处理包括关税在内的贸易相关专门纠纷,法官由总统任命。审
理此次诉讼的3名法官分别在里根、奥巴马和特朗普担任总统时获得任命。根据美国宪
法,国会而非总统拥有征收关税的权力,特朗普引用《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
(IEEPA)以因应“国家紧急状况”加征关税是否超越宪法所赋权力,成为判决本案的
核心标准。法院援引美国宪法,指出只有国会才有权加征关税,总统只有在面临来自国
外的“非同寻常和极端威胁”时,才能依据IEEPA动用相关紧急权力,白宫方面指责国
际贸易法院存在司法越权行为。
3)特朗普政府可以选择规避司法约束的其他征税方式。上诉结果落定后处于不利的一方
预计继续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特朗普利用关税杠杆获取贸易谈判筹码的效果将打折
扣,90天关税暂缓期内与美国谈判的贸易伙伴可能暂停妥协,直至最高法院给出明确司
法裁决。特朗普政府贸易顾问纳瓦罗提示规避司法约束和国会投票外的其他征税方式,
包括: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以国家安全为由所加征的汽车、钢铁与铝
材关税。特朗普可以根据该法律将进口税扩大至其他产业,例如半导体与木材;援引
《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301条款)加征对华关税;《1930年贸易法》第338条允
许总统对“歧视美国”的国家进口商品征收最高50%关税,也可以作为征税依据。
此案反映了司法系统对行政权扩张的警惕,尤其是保守派法官在“重大问题原则”上对总统
权力的限制倾向。判决间接批评国会长期放任总统扩张行政权力,呼吁立法机构明确授
权边界,是司法对行政权的一次重要制衡。但其长期效果将取决于国会能否填补法律漏
洞,以及最高法院对分权原则的坚持。
风险提示
美国内部司法行政权力角逐引发关税风险频繁切换。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