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规模位于全国第四(在广东、江苏、山东之后),GDP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驱动经济增长的消费与出口动能较强,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弱,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对偏弱。其中,杭州与宁波的经济体量最大,舟山、丽水、绍兴经济增速较快。从区域财政运行来看,2024年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于全国第三,政府性基金收入虽然下滑较大但依然居于全国第二,综合财政实力较强,财政自给率达到69.29%,仅低于上海与广东。但应注意,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相对偏慢,财政收支也依然存在紧平衡的状况。浙江省各地市财政平衡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杭州接近100%,宁波、嘉兴、绍兴超过70%,而衢州和丽水不及40%。从区域债务状况来看,浙江专项债余额占比较高,其中2024年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建设与交通。得益于较强的地方综合财力,浙江省债务率水平仅高于上海、江苏等少数省份,负债率水平也显著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从广义债务来看,浙江城投有息负债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为16.19%(2024年),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2位,但宽口径的债务率从全国来看并不高。各市债务规模与经济体量大体对应,杭州、宁波、温州债务余额居前,绍兴市债务率居首,丽水市负债率最高。从广义债务水平来看,湖州、绍兴、嘉兴的债务负担压力较大。从资源禀赋与产业状况来看,浙江向东面向亚太,连接全球海洋经济,向西联通中西部省份触达欧亚大陆,浙江与上海、江苏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2024年第三产业占比为58.5%,第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第二产业占比为38.6%,其中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宁波、杭州的工业增加值规模处于第一梯队,丽水、金华、宁波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表明宁波在工业领域近年来表现突出。各地市第三产业增速比较均衡,金华市第三产业增速领先,主要以义乌小商品城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湖州市和衢州市都存在“重工轻服”的结构,工业主导特征显著,同时传统服务业占比高,新兴服务业规模有限,舟山市依赖传统港口物流和渔业,湖州市、衢州市和舟山市的第三产业增速相对较低。相关研究报告: